如何讲好品牌故事?

荆楚品牌文化网
2022-07-01

如何讲好品牌故事?

文 / 刘 廷 校


“做好营销首先要讲好品牌故事,它是与公关和促销并列的重要工具”;这是全球顶尖营销战略大师杰克•特劳特,2013年来我国访问时给中国企业家上的一堂课。这句话不仅清晰地讲透了品牌故事与广告的关系,同时也道出了品牌故事在营销活动中的重要性:品牌故事是广告内容的核心;她与营销中的两大武器之一——公关(另一个是广告)、4P中的促销手段同等重要。

尽管品牌故事如此重要,但目前还有很多企业家对这一点不够重视;他们往往只是把品牌故事当作宣传内容中的一个小小环节,而不是把它视为战略性重武器,重视程度远远不够。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
品牌故事的误区

大多数企业官网中的品牌故事表达方式,一般都是从一个概念的诞生,按企业发展的时间轴来逐一展开,去讲述品牌的发展历程。这种做法,是把品牌故事等同于品牌介绍。

然而,当潜在顾客看到这样的品牌故事之后,常常的表现是“哦,原来是这么回事”;这样的品牌故事并没有做到特劳特先生所讲的那样:品牌故事是广告内容的核心,与公关和促销同等重要。做广告和做推销的目的是什么?当然是能促进产品销售。所以,同等重要的品牌故事必须要有促进销售和吸引顾客的能力,能给企业带来实打实的销售业绩。但是,很多企业官网中的品牌故事表达方式并没有做到这一点。

什么是品牌故事?

品牌故事就是对定位(针对竞争对手确立的差异化价值)的戏剧化表达。如果说定位是品牌内容的核心,那么戏剧化情节就是一种形式。通常一个15—30秒的广告片中,广告词就是最常见的品牌故事;它承载着高效开发潜在顾客的使命。为什么把它叫做品牌故事而不是广告词呢?因为广告是不可信的,而故事则带有很强的情感色彩;她有高度的可信性,它不同于很多企业官网中的品牌故事;它能让你的传播效果提高数倍乃至数十倍。               

如何讲好品牌故事?

如果说设计一条广告语非常不容易的话,那么讲好一段品牌故事难度并不亚于前者,但也并不是没有规律可循。下面笔者就来揭秘中国市场上的一些非常经典的品牌故事;这些方法能让我们马上学以致用、立竿见影。

一、确定认知焦点。焦点是什么?即品牌定位,也就是说在没有确定品牌定位之前不要讲品牌故事,因为没有品牌焦点。认知焦点(定位)是一个能够高效吸引顾客的差异化价值。只有焦点明确了,我们才能调动资源去抢占这个差异化价值,达到高效率转化的目的;从而在顾客端形成“品牌=差异化价值”的条件反射。因此,认知焦点是品牌故事的灵魂。如:红牛的“能量”、王老吉凉茶的“预防上火”、沃尔沃汽车的“安全”、宝马汽车的“驾驶”、瓜子二手车的“直卖网”等等。

二、冲突前置:看过《金字塔原理》的读者都知道,品牌故事表达的四要素:背景、冲突(矛盾)、问题、答案。为什么冲突要放在问题的前面呢?按常理来说,我们一般都是先把问题找出来,再说明其中的矛盾或冲突,然后再给出答案。但是这样的表达方式通常没有吸引力,缺乏沟通中的悬念,难以引人入胜。

如果我们把冲突前置的话,那么在沟通中就可以让对方产生更多悬念,打破自己内心的一种认知平衡,让对方急于或主动去往下寻找答案;一步步引导对方进入你的信息“圈套”,从而达到我们沟通的目的。这种沟通方式让人舒服而印象深刻,这就是戏剧化表达的要点——冲突前置。例如方太:中国卖得更好的高端油烟机不是洋品牌,而是方太。因为方太更专业、更贴心、更人性化;方太,中国高端厨电专家与领导者。

在方太之前,卖得较好的高端油烟机是谁?大多数顾客的认知是西门子等一些洋品牌,而事实上也是如此。后来出现了方太,其定位为“中国高端厨电专家与领导者”之后,在品牌故事中(当然这也是一则广告语),她把“中国卖得更好的高端油烟机不是洋品牌”作为前置,与以往的认知发生冲突,并让顾客产生疑问:究竟是谁卖得最好?这时顾客就会期待接下来的答案,以期解决前面产生的冲突和疑问。紧跟着,方太马上给出答案“而是方太”;因为方太是中国高端厨电专家与领导者,更懂中国厨房,所以更加专业。外国厨房不比中国厨房,他们以烤、油炸为主,而中国是煮、炒、蒸、煎等等;中国品牌当然更懂中国厨房!

再比如加多宝:“怕上火,现在喝加多宝!”全国销量领先的红罐凉茶改名加多宝,还是原来的配方,还是熟悉的味道。“怕上火,现在喝加多宝!”这是加多宝2012年更名时的广告语;就是因为这则广告,让加多宝迅速在两年间完成从0-200亿的无形资产(从王老吉身上)转移,大家估计都还记忆犹新。那么,这个品牌故事的冲突在哪里呢?以往我们都知道“怕上火”=“喝王老吉”,甚至有时候只要你说出“怕上火”,马上就有人补充“喝王老吉!” 而“怕上火、喝加多宝,” 正是和这个根深蒂固的认知发生冲突而产生疑问,后面不管你说什么都是受众迫切要听到的。

如果后面你所说的不符合顾客的逻辑,那么他们将无法接受;如果你说的能符合他们的逻辑,那他们将很快自己说服自己:“哦,原来是这样的”,从而相信你的广告语。所以该品牌故事马上说出“全国销量领先的红罐凉茶改名加多宝,还是原来的配方,还是熟悉的味道”,这个答案让顾客的逻辑形成了一个闭环。

为什么大家都知道加多宝说的是王老吉呢?广告语中并没有出现“王老吉”字眼啊!这就是这则品牌故事的另一个微妙之处:在我们的广谱认知中“全国销量领先的红罐凉茶”=王老吉。

让我们再来看看最新一个威猛的案例:青花郎现象;云贵高原和四川盆地接壤的赤水河畔,诞生了中国两大酱香白酒,其中一个是青花郎。“青花郎,中国两大酱香白酒之一。”

如果你是一个懂白酒或者经常喝白酒的人,一定知道中国第一大酱香白酒是国酒茅台。青花郎的品牌战略就是关联茅台而成为酱香白酒第二,所以它的定位是“中国两大酱香白酒之一”。在确定了这个认知焦点之后,便设计出一个非常有戏剧性的品牌故事“云贵高原和四川盆地接壤的赤水河畔(茅台产地),诞生了中国两大酱香白酒”;当听到这里时,人们自然会瞬间产生一个疑问:另一个是谁?青花郎在大家都期待这个问题的答案时,给出了明确的答案“其中一个是青花郎”。就是这么简单的一句话,青花郎借助“茅台是中国最大的酱香白酒”这种深入人心的认知,顺势让自己在众多白酒品牌中脱颖而出,被人们牢牢记住。

因为有矛盾才会产生冲突,有冲突才会出现戏剧化,信息才能达到高效沟通之目的。冲突,是品牌故事中必不可少的因素之一。同时,如果能调动顾客已有的认知度,让其成为品牌战略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,则是营销手段中至高至美的一门艺术。

三、新闻性:新闻天生自带关注度和信任度,所以品牌故事中最好是具备新闻性。如果没有新闻性,最好能提供一个让人信服的权威证据(信任状)。

“中国卖得更好的高端油烟机不是洋品牌,而是方太”。

“全国销量领先的红罐凉茶改名加多宝:云贵高原和四川盆地接壤的赤水河畔,诞生了中国两大酱香白酒,其中一个是青花郎。” 这些虽然都是一句广告语,但是它们看起来更像是一则新闻。它们都是在告诉你一个不知道的事情或者一项新知识。同时,让人感觉更加真实可信。所以,我们要尽可能地让品牌故事变得像一则新闻,而不是广告;通过广而告之的方式把它传播出去。

四、重复、重复再重复:营销过程中最厉害的一种传播方式就是不断重复;可以不断重复传播同一则信息,也可以在一则信息中有意识地去重复某些关键词;以45—60个字左右的品牌故事为例(15—30秒),认知焦点(定位)和品牌名称至少要重复两遍以上,重复三遍为最佳。

中国卖得更好的高端油烟机,不是洋品牌,而是方太;因为方太更专业;方太,中国高端厨电专家与领导者。方太定位为“中国高端厨电专家与领导者”,所以它的认知焦点为“更专业”与“领导者”,在短短47个字符的品牌故事中出现两次,品牌名称出现三次,因而达到了最好的广告效果。

“怕上火,现在喝加多宝!全国销量领先的红罐凉茶改名加多宝,还是原来的配方,还是熟悉的味道;怕上火,现在喝加多宝!”加多宝更名广告的认知焦点是:王老吉已经更名为加多宝。所以整个品牌故事都是在讲述品牌更名的故事。而且,品牌名称重复了三遍。或许你会说“重复”这种显而易见的方法不必太过于强调了吧,它确实是显而易见,但是如果你留意现在的电视广告,你会发现30秒的广告,前面28秒你都不知道他说的是什么,是哪个品牌做的广告;直到最后出现品牌logo你才恍然大悟:哦,原来是这个品牌的广告;现在这样的广告案例太多了。

五、检验品牌故事的有效性:关于检验品牌故事的有效性,笔者这里给出两个方法:

(一)小范围市场效果测试:确定一个原点市场,在这个市场中做一个小范围的效果测试,这是一种比较常用的广告测试法;这个方法能让我们测试出品牌定位的有效性。

(二) 潜在顾客认知测试:认知测试不同于以往的需求测试,需求测试是指:你提供的产品是否为顾客所需求;而认知测试则不一样,认知测试是指:我们建立的认知焦点是否能清晰地给顾客留下深刻的印象,是否能和品牌名称直接关联起来。

通常情况下,展开认知测试时,我们可以找十来个、数十个潜在客户按以下步骤展开:

A、对每个潜在客户进行单独测试。

B、对品牌故事只能看一遍;看完之后,让他们说出印象最深刻的部分;通常情况下他们都会对一两个词印象很深刻,这就是认知焦点。

C、如果测试的认知焦点和我们建立的认知焦点一致的话,说明这样设计品牌故事是对的;如果不一致,则需要重新设计。

D、如果认知焦点不能和品牌名称关联起来,则说明品牌名称重复次数不够多,或者不易记住。

E、通常情况下,起码应有80%的人对品牌故事的认知焦点一致。

结论:品牌故事非常重要,不能把它等同于品牌介绍;因为它对外是传播定位(差异化价值),对内是为了引领品牌战略。

(作者简介:刘廷校,品牌战略咨询/分析师,助力多家企业实现快速增长,服务企业包括本帆布鞋、越秀地产等20多家)。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———原载《 刘廷校 营销兵法


分享